2013年12月15日 星期日

[自我介紹] 政治三 謝翊心





[反思日誌]政治三 謝翊心

B00105014 謝翊心 政治系國際關係組三年級

report :
  一開始到松山文創園區,立刻就被人潮和建築物的外觀給吸引;如此龐大的人潮,想必內容必定頗豐,我懷著滿心期待。有質感的擺設以及打光呈現作品的方式,都讓我很驚豔!隨後我們(我與妹妹以及朋友們)選擇進入台北城市設計展,至於同時展出的3Dprinter,則擺在順位稍後再參觀。

  由於展場內部呈現設計的關係,照片都拍不清楚,不過這張椅子聰明的設計很快就吸引我的目光,所以我硬是要拍他並且擺上作業。平時是一個單人木椅,必要時可以變成雙人板凳!我非常喜歡這類節省空間、多功能的設計,非常佩服想出這個創意的設計師,實用又趣味,更棒的是,亦很穩固!
  陸陸續續,我們又接著看了很多項改造城市的作品。當我走到這個紙雕面前,我看著他精細無比的手工,心中充滿敬佩!他很真實的呈現台灣台北某一區塊的街道(東區),包括那邊的每一個店家和馬路的樣子,都用很可愛又不失精細的方式雕出來,讓我在上面看到很多我喜歡並且經常光顧的店家,驚訝於作者怎麼能夠雕得這麼引人入勝!而且,還是本校生傳系的學生呢。喜歡的作品到處都是,一一列出恐無法詳述,故特挑出兩個最喜愛的。



另外,這是重新設計台北的步驟,我覺得這個步驟簡單,吸引大家駐足提供意見,卻可以達到重新設計一個城市的效果,是某種程度很棒的廣告以及行銷。

在那裏,牆上都是便利貼,寫著大家天馬行空的想法,我也一一仔細讀過。

最後,當然是採取行動。任何美好的構想,若無行動,就只是白日夢。

responding :
  在學校繁忙學科之中,我早就忘記每個人都有設計的天賦這件事的可能,參觀了展覽之後,我發現,任何的學科任何的人,都可以在他自己的領域從事設計這件事情,未必是需要產出一個真實的產品,光是發想開始,就一腳踏入了設計的這個領域之中。
  我從來都不覺得自己是一塊設計的料,但我很享受參觀別人的設計,享受那些創意設計帶給我的驚喜。當自己看著這些展覽,忽然覺得,自己是不是也能依據自己所學所知設計一些什麼呢?當每個人,都貢獻自己一些些的創意,不要怕大家的嘲笑與輕視,也許那些設計,會醞釀出一個更美好的城市吧。
  
  最後,附上那裏我很喜歡的店家所設計的拍照牆,很聰明的讓大家留下來拍照作紀念!因為我也拍了,並且再也忘不了那間店的店名及產品。(照片附在下方。)店家用同樣的背景,不同的厚紙板,讓每一個人拍好幾張照片作紀念。我覺得很趣味,也很聰明地造成了他的攤位大爆滿。



relating :
  設計展由於比較偏向於城市的改造,許多的發明我一時想不出與我經驗的連結。但是我看到廚餘可以做出酒精,甚至可以變化出手機殼!我頓時覺得地球非常有希望能夠永續經營,這是台灣這個小島可以努力的方向;既然人沒有其他國家多地也沒有特別大,是可以專注於發展特色重點的產業建立競爭力的。


  另外,與我自己個人經驗連結的產品,我不是在設計展上看到。而是在館內的其他攤位。我看到有人設計了一個皮夾,皮夾的開口可以丟入零錢跟紙鈔,不必特別分類,等到皮夾關起來,零錢也會自動落入零錢袋之中,大大節省拿到找錢的時候要先把零錢塞進皮包的零錢袋,然後再將鈔票放入皮夾裏面這兩個動作浪費的時間還有不便---特別是,雙手都很忙的時候,這樣簡單的發明是由很簡單兩片布就做成的。但由於太多人在攤位前擁擠,老闆也親自示範用法,所以我就沒有特別拍照了!但是我從很久之前就有感,覺得拿到找錢有鈔票又有零錢很麻煩,要放的時候如果雙手很忙,甚至還要找張桌子把手上的東西先擺在上面,然後才能好好放零錢(因為零錢袋通常都是單手拉不開的拉鍊!),我當下真的很想買下那個皮夾!不過,預算超過了。

reconstructing :


  不管有沒有參觀這個展覽,之後我一定會申請創創學程。看這個展覽對我的啟發,倒不是立志成為一個設計師之類的;而是,那種從生活中發想,然後化成具體行動去改變某些事情的態度,讓人覺得很熱血很澎湃!畢竟,多數的人,總是看得很遠、想得很遠、計畫的很遠,然而卻執行的很短暫,或者也沒有執行過仔細擬定的計畫。所以,這個展覽對我的影響,應該是要take action,努力去把想法付諸實現;這樣,我才能越來越有成長!

[反思日誌]生傳四 陳舒芸

設計師週反思日誌
2013.9.29
生傳四/陳舒芸

自去年注意到設計師週的活動後,這是我第一次踏進設計師週的展場。設計師週的地點在花博爭艷館,前往的當天是星期日下午,假日參觀的人潮不少,但不致於擁擠,能在每個作品前恰到好處的停留。

本次參展的作品中,我印象最深刻也最為欣賞的三個主題分別是:寶用、打包帶走,以及灶腳。這三個主題都結合了多個藝術家,透過設計延續台南的生活記憶。

圖一、窗的風景<寶用>

圖二、老磚花盆<打包帶走>
回收老屋的破磚,保留其形狀重新製作為小花盆

圖三、蒸發高 茶杯組<灶腳>
將傳統美食發糕的形象應用於杯具,亦有蒸蒸日上之美意

圖四、手心間的記憶<灶腳>
將搓湯圓的記憶與揉搓肥皂結合,產出湯圓肥皂!

一直以來,我覺得好的設計應該要能與人的需求結合,而不是孤立在生活之外。因此看到有些作品,雖然具有巧思,但無法應用於生活,會覺得很可惜。參展的單位很多,然而逛完一圈最後停留在腦中的還是最初看到的那三個主題,我想是因為這些創作不只具有實用性,還在作品中溫柔的注入台南文化和在地風情。過去,我總覺得設計是「聰明的」用聰明的方法去解決生活的問題。這些創作讓我瞭解設計不只可以聰明,還能多一份「溫度」。因此我非常喜歡這系列的作品,也透過它們內化了台南的意象。
參觀設計師週像是經歷一趟旅行,能看到他人的生活方式。讓我決定以後要更用心的觀察周圍的風景,因為創意可能來自生活最細微之處。

[反思日誌]戲劇二 陳璽安


台北城市設計展




  我這次的看展經驗有些離奇,兩星期內我去了松菸兩次,卻都沒有看到倉庫區,也就是這次台灣設計展暨台北設計城市展的主要展場,第一次去因為身體突然不舒服看完漢字文化節後就回家了,第二次去看,結果看到了撤展。但最終是把其他的展都看完了。其中最令我感到困惑的的是3D列印設計展,撇開松菸的展覽總是比想像中的小(或許是因為平面宣傳做太大的關係,又或許是命名的緣故,什麼館“其實也就只是個教室大小的空間)這個令人感到好奇而且充滿未來感的”3D列印“在整個展場中都沒有看到關於這項科技的詳細介紹運作方式如何使設計師更方便地作出設計等等,只有這個科技如何如何的好,設計師會更容易傳達想法。展品也令人有些不清楚,看來是請各方設計師利用這項技術創作,但性質卻相當單一不是---雕塑作品便是燈具,好像似乎有一個共通主題,但又有多功能轉換旋轉機座這種帶實用成分的展品。
  雖說這個展令我有些失望,但是它所要呈現的概念是相當有趣的。從我的旁敲側擊(因為實在是沒有太多資訊)“3D列印“應該是一個設計師提供數位檔案進入機器便可以直接立體成形過程,這讓我想到工具與作品之間的關係,就像是有了繪圖軟體之後平面設計可以做出許多手做不到的效果,當然也從此改變了平面設計的生態,如果讓作品成真的這件事因而變得容易,那需多設計的方式或程序比定也會因此而改變。我想到我之前買的介紹50新銳設計的書,當中介紹北歐front 研發出的一個可以在空間中直接畫出想要的物件,電腦會自動建模然後就可以直接製作了,更加自由自在的創作變得可能,不過可能在使用所有新工具的時侯多半會被自己所侷限,因此這次的展覽才會如此單一吧。
  從許多層面上來看,方法與工具的影響不管在什麼領域都很巨大。“3D列印“算是一個影響力較大的突破,像要在設計上有所突破,就我一個人的是無法直接創造出這麼有突破而巨大的裝置,但在做設計時的方法和工具也應該要試著有小突破,這樣才能有更豐富的設計和創新的思考。

[創意產品]戲劇二 陳璽安


Fundamental Imformation

匆匆忙忙走進電影院,才想到不知座位在哪,在微弱的光線下,票根上的小黑字總是隱藏得很好,Fundamental Word利用打孔的方式來呈現座位號碼,讓光線可以穿透紙面,即使在黑暗的座位區,也能透過前方螢幕的微光,看見票根上的訊息。
利用光與暗強烈的對比特性,在票根上的座位號碼以打孔的方式取代印刷,使光線穿透後形成清晰的文字訊息,在黑暗中幫助使用者找到正確的座位。
面光時,陰影填滿虛線形成文字。背光時,光線穿透孔洞形成文字。



[創意思考帽]戲劇二 陳璽安


    • 在六色思考帽中我的顏色是紅色,在團體討論中扮演火爆但有促進團隊活力的角色,我用樂高做出來的這個雕塑,想表達紅色給人的流動和不可掌握的特質。

[創意廣告]戲劇二 陳璽安



2012倫敦奧運廣告

以極度精簡的鏡頭呈現深刻故事(每看必哭)良好的利用奧運的特殊性做企業形象宣傳配樂的重要!! (Ludovico Einaudi Divenire)主題能觸動大部分觀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