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2013. 反思日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2013. 反思日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12月24日 星期二

[反思日誌]生傳三 陳柏亙

    近幾年台灣的文創設計產業逐漸興起,許多新秀設計師不斷激盪創造更多的設計作品,許多生活上的用品都結了小巧思,有些設計品求新求變,有些則更貼近生活,讓物品使用起來更貼心,也因近年來全球不斷提倡綠色生活,有些設計品傾向朝環保、天然的方向設計,這些概念在這次的設計師週裡都有突出的表現。這次的設計師週主題為「AROUND」意思是生活充滿創意源頭,設計環繞我們生活(Look around,design surrounds)。我們可以發現近年來設計已經無所不在,這種風潮表現了現代人對於物件質感的追求與沉溺,並且生活風格裡全然擁抱我們的生活。一種美好生活品質的同義詞,甚至有些時候,再見到第一眼,第一次手觸中,便擁有讓我們跳脫現實生活的神奇幻力,精確的美感與拋光打磨後的美好是設計最基本的條件。
    在這次展覽分成了兩個面向做展出,先從在地人文關懷說起,這些豐富的在地人文素材是設計師創意源源不絕的養分來源!藉由重新認識過去至今累積的生活經驗與文化,並且更加珍惜這些不經意就會逝去的豐沛資源,以永續為概念結合新觀點承襲轉化成為當代的新設計,許多寶貴的回憶因為在創造而有新生命,也因此嶄露人文深厚的魅力。其中"灶腳便是一個很具台灣傳統文化的象徵概念,以那些年的時光為主題,翻新出早期台灣社會的廚房,所用的一些器具,那些現在只能成為回憶的物品,加上了設計師的新觀點,使他們成為在懷舊同時卻有另外意想不到的功用的設計品。而因在這很重人情味的台灣社會,這次"灶腳"訂出來的概念變得更容易與大眾產生共鳴,也緊緊扣住在地人文關懷的核心。隨著居家裝飾的現代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那些用柴火的老廚房逐漸淡出我們的生活,流行,時尚,多功能的系統櫥櫃成為現代人所追求的價值。在這樣漸進式的改變之下,不知不覺中也少了一分人情味與記憶中阿嬤獨當一面的生活智慧。另一個則是設計原理探索,在這個大標題下,設計師將生活中所面對與察覺到的一切包括,人、物、環境的本質,人的行為、物的屬性、環境的氛圍,這些面向進行不斷的反思與探究,結合無窮盡的設計原理,將許多定義重新連結,歸納,轉化出創新的設計手法,詮釋設計物存在的適切性,創造設計始終於人性的價值。
    購買設計及支持設計的概念已完全落實在這次的展出,許多新穎的設計品都讓人看了心動不已,但在逛完一圈之後,終究還是感嘆了一陣,雖說創意設計沒有標準答案,創意是自由設計更是完全主觀,但許多的設計品確實對一般大眾來說毫無利用價值,許多的物品因為時下的潮流變得許多人都去設計這樣東西,不斷的在上面求新求變,像是usb,在這次的設計展中便看見無數風格的設計樣式,但它的本質卻不需要這些花俏的設計來提升功能,時下的設計師應更加用心的觀察並尋其他生活上的事物作為素材,而非一窩蜂的設計同一樣東西並花心思在上面標新立異,若能發現更多需要被設計的題材然後加以改良設計,這樣台灣的設計領域將會有快速蹬轉的可能,其身國際水準的設計能力是指日可待。科技始終於人性,而設計也應如是。


2013年12月15日 星期日

[反思日誌]戲劇二 陳璽安


台北城市設計展




  我這次的看展經驗有些離奇,兩星期內我去了松菸兩次,卻都沒有看到倉庫區,也就是這次台灣設計展暨台北設計城市展的主要展場,第一次去因為身體突然不舒服看完漢字文化節後就回家了,第二次去看,結果看到了撤展。但最終是把其他的展都看完了。其中最令我感到困惑的的是3D列印設計展,撇開松菸的展覽總是比想像中的小(或許是因為平面宣傳做太大的關係,又或許是命名的緣故,什麼館“其實也就只是個教室大小的空間)這個令人感到好奇而且充滿未來感的”3D列印“在整個展場中都沒有看到關於這項科技的詳細介紹運作方式如何使設計師更方便地作出設計等等,只有這個科技如何如何的好,設計師會更容易傳達想法。展品也令人有些不清楚,看來是請各方設計師利用這項技術創作,但性質卻相當單一不是---雕塑作品便是燈具,好像似乎有一個共通主題,但又有多功能轉換旋轉機座這種帶實用成分的展品。
  雖說這個展令我有些失望,但是它所要呈現的概念是相當有趣的。從我的旁敲側擊(因為實在是沒有太多資訊)“3D列印“應該是一個設計師提供數位檔案進入機器便可以直接立體成形過程,這讓我想到工具與作品之間的關係,就像是有了繪圖軟體之後平面設計可以做出許多手做不到的效果,當然也從此改變了平面設計的生態,如果讓作品成真的這件事因而變得容易,那需多設計的方式或程序比定也會因此而改變。我想到我之前買的介紹50新銳設計的書,當中介紹北歐front 研發出的一個可以在空間中直接畫出想要的物件,電腦會自動建模然後就可以直接製作了,更加自由自在的創作變得可能,不過可能在使用所有新工具的時侯多半會被自己所侷限,因此這次的展覽才會如此單一吧。
  從許多層面上來看,方法與工具的影響不管在什麼領域都很巨大。“3D列印“算是一個影響力較大的突破,像要在設計上有所突破,就我一個人的是無法直接創造出這麼有突破而巨大的裝置,但在做設計時的方法和工具也應該要試著有小突破,這樣才能有更豐富的設計和創新的思考。

[反思日誌] 農經三 陳映廷

2013台灣設計師週 今年設計師週的主題¬--- AROUND,主要傳達的概念就是「設計就在周圍」,希望設計能變成一種生活的態度(Ideas Within Life)。我非常喜歡這次的主題,因為跟生活息息相關,對沒有設計背景的一般人來說就不會有那麼高的門檻。 進場就身在一個萬花筒裡,是非常符合主題的安排,被無限的多彩包圍。 這次很多作品是富有文化意涵的,也是我認為很有靈魂的一類作品。像是把台南的建築物做成書架和筆筒,一桌子擺起來好像就擁有了整個台南;為浪費食物的台灣人設計了有鏡子的老時代木盤,讓食物看起來很多;計算機都要貼錢幣代表財源廣進的文化,促成了一台錢幣直接嵌在等於下方、每按一次等於都會帶來錢流的計算機。循著歷史的脈絡成長,這些作品又懷舊又新意。 而有一類作品背後設計故事非常棒,會營造出日常生活的情境來。像是模糊的時鐘,希望人們不要那麼汲汲營營追求時間,看著指針大概的走向和時鐘散發、隨著日光變化的燈光,知道粗略的時間對生活來說已足夠;還有此次展覽中我最喜歡的作品之一---旗語,讓說不出來的抱歉化身為插在熱咖啡裡的白色投降小旗,多美的設計阿!帶著情感的設計是最貼近人心的,但是也多多少少懷疑當它成為商品後,到底可不可以賣得出去,多少人有這樣生活的情趣,甚至為了這樣的情趣可以掏出錢來。 我個人非常欣賞結合現有的東西產生的新設計,因為優化了現在的生活。像是在Ikea的椅子下放兩塊彎曲的木頭就成了搖椅,或是什麼玻璃杯蓋上來都可以成為美麗燈具的燈架,再再都顯示創新不一定要無中生有,也可為生活種種創造意想不到的價值。 無厘頭的設計也不少,像是腦娃蠟燭,燃燒時娃娃的紅色腦漿就會流出來,這個設計讓我十分害怕,誰敢在家裡放這個阿(但一旁的男生非常喜歡);凹凸有致的包包讓我擁有好身材的夢想達成,整個讓我龍心大悅哈哈,不過拿這個走在路上實在太高調了。 參觀完展覽後自省,其實很多發想和設計曾經都在腦子迸出過,但因為覺得不那麼特殊或實用,也因為缺乏紀錄與執行,就讓它曇花一現。像分子/分母中報紙包住的燈,這樣的想法其實不是那麼特別,我小時候就會想拿老師自然課發的玻璃紙去包燈泡,很多人也都曾有類似的想法,但擺在設計展中,它就成為獨一無二、真的被執行出來的創意、有格調的設計。所以希望自己以後能多實行腦中的想法,讓它真的被生產出來成為設計,即使自認為是件微不足道的想法。 參觀完設計師展後,對身邊的事物更留心了,似乎每個人都可以變成設計師,為生活增添巧思,創造出更好的樂趣和品質。原來阿,我們的生活無處不設計,我們一直被設計所擁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