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5日 星期二

[設計師週] 台大機械一 盛健







   臺灣設計師周參觀感想

這週末去參觀了臺灣設計師周展覽,總體給人的感覺與北京798藝術區的展覽風格很像,但是相對來說有一些展品可能更加貼近生活化是更貼近生活中物件的設計。然而798給人感覺表達藝術的成分更重一些,那麼以下就以給我留下印象較深的幾件設計作品為例說一說我的感受。

a.report
第一幅作品的名字叫《綻放》,我一開始並沒有看出來其中有什麼不同,但是細細看起來才發現它利用裡層和外層紙片重疊的效果可以顯示出一層一層漸漸向外延伸拓展的錯覺,就像花開一樣,這讓我想起來我們生活中一些臥式的風扇,可能由於空氣流向的要求也會在風扇外面加一層相反方向的柵外殼,當風扇轉起來時也會產生類似的效果,把生活中的點滴結合花綻放的含義確實是一個有趣的發想,利用人們視覺的特性創造出這樣的觀賞體驗也讓人驚喜。

                                                                                 我發現的第二個感興趣的是這個叉子和小刀兩用的餐具,不得不說的是,我並不喜歡這個設計,首先他將中部設計成為螺旋的形狀應當是便於使用者把持,說明設計者把它定義成為實用而非藝術觀賞的物件,但是當真正使用的時候當插完東西後用刀子時殘留在叉子方向的食物殘餘也許會碰到手上,這就違背了創造叉子和刀子希望避免手部被油污弄髒的最初的功能,另外反過來插東西的時候刀子方向可能會不小心劃到手,可能不是用餐者希望體驗到的。


我發現這次展覽中有很多關係蘋果iphoneipad的創意。很多都是相關使用的小小創新來方便使用者,比如有佩戴在衣服上可以吸住耳機的磁片(儘管創意很不錯,充分體現了對臨時摘下耳機交談情況的需求迎合,但是我強烈懷疑那樣強的磁鐵會損害耳機的壽命,或許改成夾子或者矽膠的小扣會更好)。另外還有很多比如在蘋果保護殼上的開發一些小功能等。當我發現了這面鏡子,就讓我立刻想起了蘋果的螢幕設計,簡單,但是極有美感,對於這個設計的討論後面會說到。



這是一個關於室內裝飾的設計,我覺得很不錯,很有趣,他們沒有像大多數的室內設計一樣只是不斷地追求各種美感,從奢華到簡約,以為可以覆蓋到各階層的人們的需求,但是這個設計團隊很準確地捕捉到了人們對於家的概念不是要像酒店的大廳裝修的那樣豪華去給別人看,而是要在忙碌勞頓的一天結束之後回到家裡有一個不一樣的環境,放鬆舒適的感覺,這個在牆壁上春夏秋冬四季樹木的設計成本很低,但是效益很大,很有感染力,我一眼望過去都會覺得心靈放鬆很多,更不用說經過灰濛濛的一天勞頓疲憊的上班族了,這個設計也令我想起來了一個極富創意和表現力的廣告,一舉兩得。


最後的這兩個作品也都很有趣,第一個把紙板做的齒輪放在外面,我們經常的設計師把齒輪藏在裡面不讓別人看到,但是它偏偏把燈傳動的工作原理顯示出來,簡約的齒輪傳動本身也是一種美感啊,我是學發動機的,經常說我們的濰柴發動機什麼參數已經和BMW的頂尖發動機一樣了,但是一眼看過去包括整個發動機的設計佈置,和相關傳動系統的齒輪安排,就感覺像是拖拉機和跑車的差別,另外如有的鏤空手錶,他故意讓人看到裡面,各個精密器件的相互配合,本身也是一種美,估計以後也會有設計師設計出鏤空可以看到內部機械運動的跑車,那是不是很棒很有視覺衝擊力呢?我想每一個愛車的人都會接受這種震撼的美感。 另外一個不多說,也是利用透視的設計巧妙的把桌面分區。




b.responding
這次參觀設計師展感覺很有趣,有很多的奇思妙想被設計師展現在他們的作品當中,有一些奇怪的東西可能只有他們自己懂得,另外有些聯繫到傳統的木制文化,針對婚慶“喜”字的各種相關創意,以及如上圖一樣利用陰極處理和鐳射蝕刻等技術創造出來的藝術作品,都很棒很新穎,但是可能總感覺還缺一些聯繫,我在後面還會仔細討論。
c.relating
那些明顯是為iphone ipad設計的相關配件就不說了,提到前面的鏡子,我立刻就想到了蘋果,可能他是按照iphone的鏡面調整形狀和比例設計出來的,但是注意哦,我聯想到的是蘋果而不是iphone,那我拿出手機,仔細觀察感覺螢幕也是這個感覺的,但是我的手機品牌是三星的。為什麼會這樣?有很多手機的螢幕都是這樣的啊,特別是有很多手機的系列都是這樣的螢幕,那為什麼會有大多數人第一反應這是蘋果的螢幕,我想可能是過猶不及的原因,我發現很多的手機,三星和以前的MOTO很多情況下都是整個手機設計的都很美,但是沒有一個能抓住人的特徵,這個特徵可能就是品牌的文化,MOTO曾經出過一系列的手機V3V8確實非常成功但是他沒有跟進,這一個系列結束了那這個設計風格也就結束了,蘋果從iphone第一款出來到現在iphone5內部元件和功能有了很大的改變,但是一眼看過去,就會知道它們的第一感覺沒有大的變化,消費者經過反復的灌輸這種感覺可能就會形成lifestyle,認知到這個感覺就是蘋果,而其他的品牌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感覺和特種。
d.reasoning
我繼續responding最後的觀點,我在這次的展品中已經看到和北京798藝術區裡面一些不同的東西,可能是臺灣的設計師們更願意接觸實物,創造價值,而不僅僅是像藝術家一樣表達自己的觀點,但是我發現很多的設計其實設計者可能過於主觀,有一些作品很複雜,很不一樣,設計者明顯傾注了很大的心力在上面,但是參觀者只是掃一眼,都不會駐足來仔細體味設計者想表達的意思,那我也嘗試了理解一些設計的含義或者設計者希望引發的思考,我會發現很困難,可能設計者找到一個idea一個很不錯的主題要很久,而且是可遇不可求,再經過很長的時間來醞釀修改這個idea,最終形成作品的過程中又有了更多的發想加入其中,那怎麼能期望參觀者在短短數分鐘內就能完全領會其中蘊含的意義呢?更何況還有很多都不會來參觀,對於一個作品可能會花幾秒鐘就判斷下結論的人,又如何得到他們的認同呢?我想既然把自己定義成為設計師而不是藝術家,就應該希望得到至少大多數人的認同,我認為本身的idea和設計可能是沒有價值的,只有把它以合理的方式表達出來,能夠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而且市場願意為此付費,這樣的設計才是有價值的。Jobs曾經提到過大學中給他印象最深的一門課叫書法,我不清楚書法這種簡潔凝練對於iphone ipad的設計是否有影響,但是毋庸置疑的是蘋果的拿來會給人很強的認同感,我們雖然無法創造這種美感,但是我們會認同它,那我想可能設計師們呆在工作室內天馬行空的複雜的發想可能要更加考慮大多數人們的認同感。
e.reconstructing
其實給我印象最深的並不是其中展出的各式各樣的展品,而是當我離開展館時門口工作人員問我要不要蓋臂章,當天可以多次進出展館,我發現其實這是一個很人性化的設計,很準確的把握了參觀者的需求並且避免了不必要的矛盾,蓋臂章的方式也採用了友善的具有紀念意義的多數人都會接受的方式,在我看來,設計師可能要多走出工作室來看看人們潛在的需求,我不曉得臂章是誰發明的,但無疑這是我在這次展覽中見到的最棒的設計   

沒有留言: